找到相关内容584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百法明门论

      三善十一者:一信、二精进、三惭、四愧、五无贪、六无嗔、七无疑、八轻安、九、十行舍、十一害。   四烦恼六者:一贪、二嗔、三疑、四慢、五疑、六正见。   五烦恼二十者:一忿、二恨、三恼、四覆、五诳、六谄、七矫、八害、九嫉、十悭、十一无惭、十二无愧、十三不信、十四懈怠、十五、十六昏沉、十七掉举、十八失念、十九不正知、二十散乱。   六不定四者:一睡眠、二恶作、三寻、四伺。  ...

    天亲菩萨造

    法相|唯识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09050694599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二规教言论》讲记(9)

     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  为度化一切众生,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!   未证诸法如幻相,身语行为约束,   故受众人之呵责,此乃之过失。   有些人并未证悟一切万法...特别不如法。若真正通达了空性,行为上必定有折服人的奇特之处,但若没有这个,光是口头上会说,肯定会受到大家的谴责,这也是所导致的。   未生厌世出离心,性情孤僻合群,   自他诸现视如敌,此乃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世规|佛规|做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2/09325320502.html
  • 《新唯识论》第六章 明心

    五十一法:1、遍行位――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等五数;2、别境位――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等五数;3、善数位――信、精进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嗔、无痴、轻安、、行舍、害等十一数;4、烦恼位――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等六数;5、随烦恼位――忿、恨、恼、覆、诳、谄、 、害、嫉、悭、无惭、无愧、不信、懈怠、、昏忱、掉举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散乱等二十数;6、定位――睡眠、恶作、寻、伺等四数。熊十力将法相旧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3442997.html
  • 《二规教言》——集聚天德之宝

    此大地满恶人,然自当持高尚行,   如是行持则自己,自然获得咸圆满。   正士高尚行为者,树根妙慧与稳重,   树茎有愧,树枝正直誓坚定,   树叶知恩为利他,树花信心发放施, ...   复此心具惭愧者,终不远离世法二,   殊胜善妙之规道,恒常行持。   何以名为?如人危居悬崖上,   如是自护自身心,恒时郑重谨慎者。   孩童沉迷游戏乐,成年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1343637.html
  • 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二十六:谈菩萨修自利利他之道

    一法,则能兼利,谓。 ’  所谓“”者,就是懈怠。这分修善法与去恶法都懈怠。修无量善,去无量恶,这就是。菩萨自行,也教家生,所以能自他兼利。  “复有一一法能自他利...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二十六:谈菩萨修自利利他之道  智 铭  小乘声闻人,只求自利,求利他;而修菩萨道的大乘入,就得自利之外并须利他,甚至先行利他而后自利,阙于菩萨如何自利利他,佛陀指出了修学的方法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1567371.html
  • 君主法规论(1)

    的修学指南,  智愚皆易的甘露法规,麦彭仁波切之《君主法规论》  顶礼上师怙主妙吉祥!  胜者本师量士夫,解脱津梁佛法宝,  持教圣众世间饰,恭敬顶礼三宝尊。  第一品   等空智慧光芒者,能除...即能护众故,  赞为怙主或众目。我虽未胜平凡者,  岂能等同卑劣者,如是观察,  此君名符其实也。君主若具善功德,  则彼所有眷属众,始终无有以私欲,  为非作歹之时机。求任何学问者,  仅以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144413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显古人立法之严。七识以思量为性相,从无始来一类相续,似常一故,应有昏沉,有则必忘我故。应有掉举,有则必离我故。应有不信,有则必疑我故。应有懈怠,有则疏忽于我故。应有,有则必抛弃我故。应...位。善位心所,其相云何?颂曰:  善谓信、惭、愧,无贪等三根,勤、安、,行舍及害。  心出染曰善。非善恶之善。以善恶无记,皆染心故。以下言善皆如此。若如此,即违论义故。善事无量,依颂说有十一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
  • 佛说忍辱波罗密

    自作自受苦报。是故说言:一切善恶,皆因我身。   “善男子!生忍因缘,有五事:一者、恶来不报,二者、观无常想,三者、修于慈悲,四者、心,五者、断除嗔恚。   “善男子!若人能成如是五事,当知是人能...嗔者我自作恶。何以故。因嗔恚故生三恶道。若我于彼三恶道中受苦恼者。则为自作自受苦报。是故说言一切善恶皆因我身。善男子。生忍因缘有五事。一者恶来不报。二者观无常想。三者修于慈悲。四者心。五者断除嗔恚...

    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昙无谶译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419171259.html
  • 认识我们的心

    十一种,即信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嗔、无痴、精进、轻安、、行舍、害。   一、信心所:信是对佛教义理坚定的信仰。信有三种,一者于诸法实事实理深信疑;二者于三宝净德深为信乐;三者于一切善法深信有力...精进心所:此又名勤,即对修道、为善勤劬不懈,可对治懈怠。   八、轻安心所:身心安适轻快,谓之轻安修。修行者调伏烦恼,远离粗重,为修禅定之必要条件。   九、逸心所:对治,断恶修善,曰...

    于凌波居士讲述

    |大圆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2124204899.html
  • 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忍辱

    者心。五者断除嗔恚。善男子。若人能成如是五事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。若人软言净身口业。和颜悦色先意问讯。能观一切苦乐因缘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。若能修空三昧。观诸众生悉是无常受苦等想彼骂辱时。能观骂者如狂...者修于慈悲。常修慈悲行,助人为乐,广行布施。常念及受苦众生,心怀悲愍。修习佛法,具足正信。 四者心。诸恶不做,诸善奉行,五戒十善就是行为准则。时常观察检点自己的思想、行为。令自己善心不断,广...

    佚名

    |忍辱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822374933.html